千万毕业生 如何走稳就业路(高校毕业生就业观
在各方努力下,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去年同期持平,折算成就业人数超过去年同期。
近年来,中国对于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及相关措施逐步完善。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指出,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,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、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、税费减免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。
几天前,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林涵在“就业促进周”网络双选会上与一家科技企业达成了签约意向。“企业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不错,这段时间线上的招聘活动挺多,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找到心仪的工作。”林涵说。
不久前,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举行了一场为期3天的线上推介和招聘会。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张铁铸与专业老师“组团”,向与会的30家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,共有50余人达成了就业意向。
“我平时喜欢看电影,有一次在视频网站上分享了一段电影解析,没想到点击量还挺高,于是就坚持了下来。现在短视频行业正值风口,我希望毕业后在这个领域试试,看看能不能干出一番成绩来。”如今,孙卓已经是一名拥有十万多粉丝的视频博主,也因此有了一些收入。
制度保障支持灵活就业
《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,50.4%选择单位就业,较去年下降6%。与此同时,自由职业、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%。
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,首次突破千万大关,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,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。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、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。
曾湘泉认为,灵活就业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,可以保持工作生活平衡,满足个人兴趣。政府要为灵活就业者提供职业发展指导,建立灵活就业监测平台,更健康、更持续地支持灵活就业。
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,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。各地高校领导带头走出校园、走进企业,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渠道,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。
“今年学校毕业生有1.1万人,除了在能源、机械、计算机等相关单位就业之外,也有机器人、海洋技术等岗位的就业需求,希望企业来校多多招聘!”近日,在一场毕业生就业推介会上,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亲自上阵与用人单位沟通,为毕业生就业、企业用人牵线搭桥。
各地同样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伸出橄榄枝。广东省要求全省事业单位提供不少于6.8万个事业单位工作岗位,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;山东省启动“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”,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充足见习机会,搭建企业和青年人才供需匹配“缓冲区”。
正值忙碌的就业季,广东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孙卓没有投简历,而是在忙碌地剪视频、做配音。
面对就业“大考”,有关部门加紧研判形势并密集部署,连续出招为大学生就业护航开路。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,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,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,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,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“我今年选择报考一所双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督促自己坚持到底。”小殷说,“通过直播我认识了一起备考的‘战友',也收获了很多网友的祝福。”
教育部此前发布相关政策明确,高校毕业生参与中央基层就业项目,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可加10分。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优惠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、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有关政策。
毕业生小殷也是一名视频博主,不过与孙卓不同,她的视频主题是“考研”——每天在视频平台上直播自己学习备考的过程。
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《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截至4月中旬,2022届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,有46.7%已获得工作邀约,数据低于2021年。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,加上疫情等因素,让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。
来源:人民日报海外版
在千万名高校毕业生中,像孙卓这样选择灵活就业的年轻人还有不少。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职业和就业岗位。目前,全国已有约2亿人规模的灵活就业群体,相关工作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。